桂花簡介
桂花的形態特征
桂花為常綠闊葉喬木,高可達15米,樹冠可覆蓋400平方米。桂花實生苗有明顯的主根,根系發達深長。幼根淺黃褐色,老根黃褐色。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異;插條埋入土中各處易生不定根。但無明顯主根。桂花分枝性強且分枝點低,特別在幼年尤為明顯,因久常呈灌木狀。密植或修剪后,則可成明顯主干;樹皮粗糙,灰褐色或灰白色.有時顯出皮孔。葉面光滑,革質,近軸面暗亮綠色,遠軸面色較淡;橢圓形、長橢圓形、卵形、倒卵形、披針形、倒披針形、長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。
花簇生,3-5朵生于葉腋, 花期9-10月,果期次年3-4月,果實為核果,紫黑色,橢圓形?;ü诜至阎粱橛腥榘?、黃、橙紅等色,香氣極濃?;ù厣~腋生成聚傘狀,花小,黃白色,極芳香。樹皮光滑呈灰色。單葉對生,革質光亮,葉形及葉緣因品種而不同,葉形橢圓至橢圓狀披針形,葉緣有全緣或具鋸齒?;ㄒ干示蹅慊ㄐ?,花形小而有濃香,花色因品種而異。有生長勢強、枝干粗壯、葉形較大、葉表粗糙、葉色墨綠、花色橙紅的丹桂;有長勢中等、葉表光滑、葉緣具鋸齒、花呈乳白色的銀桂,且花朵茂密、香味甜郁;生長勢較強、葉表光滑、葉緣稀疏鋸齒或全緣、花呈淡黃色、花朵稀疏、淡香。
丹桂和四季桂,果實為紫黑色核果,俗稱桂子。
桂花的文化
宋代韓子蒼詩:“月中有客曾分種,世上無花敢斗香”。李清照稱桂花樹“自是花中第一流”。近代,經群眾性評選,桂樹一躍登上10大名花的寶座。
宋代記載:“月待圓時花正好,花將殘后月還虧,須知天上人間物,同稟清秋在一時”,指出其開花的基本規律:即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月圓時,桂花盛開,半個月后花凋榭了,月亮也虧缺了。
八月桂花遍地開,桂花開放幸福來。每年中秋月明,天清露冷,庭前屋后、廣場、公園綠地的片片桂花盛開了,在空氣中浸潤著甜甜的桂花香味,冷露、月色、花香,最能激發情思,給人以無窮的遐想。
農歷八月,古稱桂月,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,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。中國的桂花,中秋的明月,自古就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系在一起。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、頌揚它,甚至把它加以神化,嫦娥奔月、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,月中的宮殿,宮中的仙境,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,也正是桂花把它們聯系在一起。桂樹竟成了“仙樹”。
桂花的別名
木犀、巖桂、九里香、金粟等。
桂花的分類
(一)桂花的4大組:1、金桂組;2、銀桂組;3、丹桂組;4、四季桂組。
桂花的產地與分布
桂花原產中國西南部喜馬拉雅山東段,印度、尼泊爾、柬埔寨也有分布?,F四川、云南、廣東、廣西、湖北等省區均有野生,淮河流域至黃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,淮河以北地區,桂花露地越冬有困難,一般采用盆栽,冬季移入溫室或冷窖中越冬,以保其正常生長。比較集中的產區為江蘇的蘇州光福,湖北的咸寧柏墩、浙江杭州滿覺找、廣西桂林陽朔、四川新鄉桂朔等處。此外,武漢、南京、重慶、長沙等城市,近期都有大量種植。
桂花在日本及印度均有栽培。18世紀70年代由我國廣州傳至英國。英國皇家邱園于1759年開始裁培,以后歐洲一些國家相繼引種。不過,引種成功能露地栽培的,還只是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國家。
桂花的栽培
桂花的習性
桂花是喜光樹種,但在幼苗期要求有一定的庇蔭。成年后要求有充分光照。只有在全日照條件下,方可枝葉茂盛,樹形優美,著花繁密。它適宜生在溫暖的亞熱帶地區,不很耐寒,但較之其他常綠闊葉樹種還是比較耐寒的。
桂花對土壤、水分的要求不太高。土壤不宜過濕,尤忌積水。一遇澇害,根系就要腐爛,葉片也要脫落,導致全株死亡。它對空氣濕度有一定的要求。桂花開花要求有一段白大晴朗、夜晚冷涼兼有雨露滋潤的霧濕條件。
掛花的革質葉雖有一定耐煙塵污染的能力,但在經受污染后,常會出現只長葉不開花的現象。
通常桂花分兩次于國慶節前后開放,相隔2周左右?;ㄆ诔J軞鉁睾蜐穸鹊挠绊懀呵锛緷駶?、氣偏低時,花期較早;反之,如遇高溫干燥天氣,則花期相應延遲。
桂花的種植
桂花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下旬或者8月中旬到9月下旬為最適栽培時期。
高30~50厘米的幼株先將放花盆處鋪放一層4厘米厚的碎石子,又將花盆底部鉆幾個小孔,再將花盆放在碎石上面。然后將花盆里裝入細泥土,即栽培桂花苗株,栽苗后用細泥土覆蓋苗株樹根4~5厘米厚,又將泥土拍緊。最后用清水淋定根水將花盆泥土浸透。待苗株成活露出新芽時,撬開根部處的泥土,按每株施發酵后的油餅100克。3個月后,可按每株用碳銨100克對糞水500克淋一次,以后做到少施、勤施為宜。
防止立枯病及根腐病的發生,還應在作床時噴灑農藥進行土壤消毒。插床宜梢高,排水一定要通暢,實踐證明,雨后積水,最易使穗腐爛,尤其是在插穗生根之前更應及時注意排澇。
桂花的病蟲害較少,主要有炭疽病、葉斑病、紅蜘蛛和蠣盾蚧等,可用波爾多波、石硫合劑、退菌特、甲基托布津、敵敵畏、三氯殺螨醇等藥劑進行防治。